肾性骨营养不良可能引发骨质疏松、骨折、骨骼畸形、血管钙化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并发症。
1、骨质疏松:
长期钙磷代谢紊乱导致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表现为骨密度降低。患者易出现腰背疼痛、身高缩短,严重时轻微外力即可引发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需纠正高磷血症,补充活性维生素D,必要时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骨吸收。
2、病理性骨折:
骨骼脆性增加导致非暴力性骨折,常见于肋骨、椎体和长骨。骨折愈合缓慢,可能伴随顽固性疼痛和功能障碍。预防需维持血钙磷在目标范围,避免跌倒风险,严重骨折需骨科手术干预。
3、骨骼畸形:
儿童患者可出现佝偻病样改变,成人多见腰椎侧弯或胸廓变形。畸形与维生素D缺乏、继发甲旁亢导致的骨软化有关。早期通过药物控制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减缓进展,严重畸形需矫形手术。
4、血管钙化:
钙磷乘积升高促使钙盐沉积在血管壁,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表现为冠状动脉、主动脉等中膜钙化,可通过CT检查发现。控制血磷低于1.78mmol/L,使用非含钙磷结合剂有助于延缓进程。
5、继发甲旁亢:
低血钙刺激甲状旁腺增生,导致甲状旁腺激素过度分泌。患者出现骨痛、瘙痒、异位钙化,实验室检查显示PTH显著升高。治疗包括拟钙剂、维生素D类似物,药物无效时需甲状旁腺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