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人的护理措施包括体位管理、饮食调整、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和并发症预防。科学护理能提升恢复效果,降低复发风险。
1. 体位管理
保持正确体位对预防压疮和关节挛缩至关重要。卧床时头部抬高15-30度,偏瘫侧肢体用枕头支撑,避免手腕下垂和足内翻。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侧卧位时患侧在上方,背后放置支撑物。坐位时使用分腿垫保持髋关节外展,双脚平放地面。
2. 饮食调整
吞咽障碍患者需进行吞咽功能评估,选择糊状或软食。食物温度控制在40℃左右,喂食时保持坐位60度,进食后检查口腔残留。营养搭配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g。可选用三文鱼、鸡胸肉、燕麦等食材,避免腌制食品和高糖饮料。
3. 康复训练
发病后24-48小时开始被动关节活动,每日3次每次10分钟。肌力达3级时进行桥式运动、坐站转移训练。语言障碍者采用图片交流板,从单音节开始练习发音。推荐三个动作:手指对指练习、踝泵运动、床边坐位平衡训练,每个动作8-12次为1组,每日3组。
4. 心理支持
建立规律作息时间表,采用音乐疗法缓解焦虑。鼓励参与简单的家庭事务,定期安排亲友探访。注意观察情绪变化,出现持续低落时寻求专业心理干预。保持沟通时语速缓慢,给予足够反应时间。
5. 并发症预防
每日检查皮肤骨突处,使用气垫床和减压敷料。留置导尿者定期膀胱冲洗,每4小时开放尿管。预防深静脉血栓可穿弹力袜,卧床时做踝关节环绕运动。监测体温变化,肺部感染患者需定时拍背排痰。
中风护理需要多维度持续干预,家属应掌握基本护理技能,定期复查血压、血脂等指标。康复过程中出现肌张力异常或发热症状需及时就医,长期护理需注意维持患者尊严和生活质量。建立家庭护理记录本,详细记录每日生命体征和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