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1931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从东三省登陆,中国军队不抵抗,日寇不费吹灰之力迅速占领东三省,长驱直入,目标直击中原。
随着南京失守,上海沦陷,日军加紧了南下的步伐日本人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攻占徐州,顺势南下。

图:日本侵略者
蒋介石自然知道徐州的重要性,当时李宗仁的40万大军驻扎在徐州,蒋介石为了阻止日军南下,又调了20万兵力给李宗仁。
可是这至关重要的一战,李宗仁却打了败仗,徐州失守,中国大地岌岌可危。
为了找到御敌之法,郑州战区司令部灯火通明,晏勋甫和程潜正在寻找良策:“关云长水淹七军,挖掘黄河堤岸,以水淹敌......”
没想到蒋介石早有此意,于是当即下令:以水代兵,立即炸毁黄河花园口堤坝,阻止日军南下!

图:蒋介石
那么当年蒋介石的这一战略,是否成功阻止了日军,又让日军损失了多少人呢?
守住徐州,迫在眉睫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的连连退败,让日军高层普认为,中国的军队就如同一盘散沙,所以,日军制订了“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企图用三个月的时间一举拿下中国。
当日军占领南京、上海后,他们把侵略的目光放在了徐州身上,并打算兵分两路,分别以南京、济南为出发点,从南北会师徐州,然后顺势南下,从而完全占领中国南部沿海。
日军先后调集了24万兵力计划先攻占徐州,然后西取郑州,南夺武汉,完成”征服中国“的大业。

图:日军
徐州由李宗仁率领的第五战区驻守,一共有40万的兵力,为了拦住日军,蒋介石又调派了20万兵力前来,由李宗仁坐镇,主力部队集中于徐州以北地区。
眼见大战在即,曾经内乱不息各派军队此时空前团结,川军、桂军纷纷争相请战,要求一同抗击日寇,形成了一致抗日的崭新局面。
滕县地处津沪铁路的咽喉,可以说是台儿庄重要的外围路线,滕县如果失守,将直接威胁到台儿庄的战局,丢了台儿庄,那么徐州将岌岌可危,整个中国的大后方就会暴露在敌人眼皮子底下。
守住滕县,是我军的关键一战。

图:滕县战役
1938年3月14日,日军开始正式进攻滕县,日军集中了12架飞机和大炮在藤县城东一带猛烈轰炸,川军阵地工事全部被炸毁,但仍然坚守阵地,奋勇杀敌。
日军的轰炸长达两个多小时,炮击停止后,日军的坦克开始向东城门行进,在日军的猛烈战火下,川军第122师几乎伤亡殆尽。
滕县失守,但是守城的中国军队与日寇激战108个小时,为台儿庄的设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随后,日军开始对台儿庄进行猛攻,双方多次发生近距离交战,我军巧妙运用战术,大大迟滞了日寇的攻势,此时,台儿庄内的战斗已经进行到了白热化,,敌我双方展开激烈的拉锯战,数日后,庄内守城的战士已经伤亡70%,全庄大部分已经被日寇占领。
为了夺回阵地,我军集结了敢死队,对日寇发起了猛烈反击,一举夺回庄内大部分地盘,对日寇形成了包围之势。
庄内的日寇来不及撤退,为围困的濑谷支队大部被歼灭,台儿庄战役前后进行了八个多月,中国守军依靠捡简陋的武器装备,硬是击退了日寇的精锐部队。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大胜利。

图: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一战胜利后,中国军队士气大涨,逼退敌人,仿佛看到了希望,李宗仁把兵力集中在徐州附近,伺机再次围歼日寇,不过,反应过来的日寇也改变了策略,用一部分兵力正面牵制住我军,主力部队从侧后方包抄徐州。
身在武汉的将接受嗅到了日寇的不良动机,他意识到日寇是想围歼我军在徐州的主力部队,于是他马上下令,让李宗仁放弃徐州,马上突围。
李宗仁决定拉长战线,边退边打,日寇阻挡这一处,中国军队就突破那一处,最后,李宗仁率领各路部队,以微小的损失撤离了徐州,等到日军反应过来的时候,徐州已是一座空城。
蒋介石下令“以水代兵”,黄河决堤
虽然李宗仁全身撤离了徐州,但是徐州也由此落到了日军手里,占领了徐州的日军,下一步就是要攻打武汉,如果连武汉也守不住,那大半个中国,怕是要拱手让人了。
而这时候,日军的土肥原部队正准备强渡黄河,他原本的计划是阻止国民党的援军,前往徐州增援,他正好在此处拦截。但是没想到李宗仁的部队从徐州撤退了,土肥原部的2万多兵力就成了孤军之势。
随后,土肥原开始从兰封突围,蒋介石的爱将驻守兰封的桂永清临阵脱逃,不到一天兰封就失守了。

图:国民党部队
因为蒋介石部队临阵脱逃,中国军队先后集结了15万人的兵力,也没能歼灭土肥原的仅有的2万兵力,无疑是一场笑话。
土肥原占领兰封后,就开始向开封发起进攻。
这让蒋介石措手不及,于是他决定下一剂狠药。土肥原猛攻开封,蒋介石怕来不及,急忙命令程潜:直接掘开黄河大堤。

图:花园口遗址
经过紧急商议,最后国民党把决堤地点定在了花园口附近,并且下令马不停蹄地开始挖掘,两天两夜后花园口终于被挖开了。
黄河水从花园口迅速涌出,又赶上第二天下了一场大暴雨,直接助长了花园口的水势,决口处直接被冲大,黄河水迅猛而下。
也是因为这场暴雨,之前因为淤泥堵塞挖到一半的赵口,这下也被大雨直接冲开,两股水流汇合后呈迅雷之势,一鼓作气向豫东南流去。

图:大堤资料
土肥原部队的1500多人,和另一支3000多人的日军部队,突然陷入了黄河水的包围之中,日军的许多装甲设备,也都被黄河水淹了。
面对这猝不及防的情形,日寇只得放弃进攻,退回徐州。
但是随后日军改变了策略,转而南下渡淮河,在合肥与其他日军会合,从长江北岸进攻武汉。
花园口决堤,虽然为蒋介石争取了喘息的机会,在武汉部署兵力,但是没能够阻止日军侵略的步伐,武汉最终还是失守,蒋介石逃到重庆。
黄河决堤,民不聊生
花园口决堤,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为武汉争取更多的防御时间,集结更多的兵力与日军抗衡,但是对于因黄河泛滥而受灾的老百姓来说,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黄河口决堤时,蒋介石以军事机密为由,严令封锁消息,因而黄河沿岸的老百姓们并不知情,仍像往常一样按部就班地劳作。黄河水倾泻而下,没有任何准备的老百姓,眼看着洪水突然来临,眼前的世界瞬间陷入了一片汪洋之中。家乡被毁,有的甚至来不及反应,就被洪水冲走了。

图:花园口决堤后
黄河水下泄后,西边沿颍河一路流到淮河,东边从安徽怀远一路下泄到淮河,淮河、洪泽湖沿岸立刻变成了一片汪洋。
这次黄河水下泄,河南、安徽、江苏44个县市被淹,黄河水所到之处,房屋倒塌,饥民遍野。
390万老百姓看着家乡被毁,无奈背井离乡,投亲的投亲,投友的投友,啥也没有的,就只能沿路乞讨,逃离这洪水淹没之地,逃荒的人从中原到西北,俨然形成了一幅长长的饿殍图。

图:逃荒的老百姓们
正值战争激烈时期,中原大地上不仅有战死士兵的尸体,更多的是受到灾害的老百姓们,黄河水决堤,后续又造成了大量的瘟疫和疾病,许多老百姓来不及安顿,就死在了半路上。
当时的医疗条件落后,根本没有治疗这些瘟疫的快速方法,虽然很多人都想活命,奈何天灾人祸面前,普通的老百姓们无能为力。

图:乞讨的娃娃
黄河水流干了,可是灾害并没有停止,郑州成了大旱之地,本该是雨水充沛的季节,这里一年却都没有下一场雨,烈日炎炎烤晒着大地,原本肥沃的土壤逐渐变沙化,老百姓们颗粒无收,黄河沿岸的老百姓们熬过了洪水的侵袭,却又应该了饥饿的日子。
熬过了干旱,本来以为好日子该来了,可是铺天盖地的蝗虫飞到农田里,吞噬着老百姓们所剩无几的心血。河南的老百姓在天灾、人祸的时期艰难地寻找活下去的道路。
为了填饱肚子,把家里唯一能耕作的老黄牛卖了,把看家护院的狗杀掉,更有甚者,把年幼的孩子,能作为劳动力的妻子卖掉,只是为了能换口吃的填饱肚子,在这乱世里生存下去。

图:难民
花园口决堤造成黄河沿岸的老百姓们不可估量的损失,那么蒋介石的目的达到了么?
黄河水泄如猛虎下山,确实让突入豫东的日寇们猝不及防,一部分被洪水淹没,一部分被中国军队所歼灭,大量的武器装备也被洪水吞噬。日军无奈,一路退回到了安徽境内,豫东地区的日寇基本得到肃清。
而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蒋介石,却把这盆“脏水”泼到了日本人头上,他向民众们宣传,是日寇的飞机炸毁了黄河大堤,气急败坏的日本人,真的用飞机在河南上空,持续轰炸了数十天,受伤的只有无辜的老百姓们。

图:洪水中的战士们
而日本军队伤亡又有多少呢?
洪水结束后,土肥原在徐州举行了联合追悼大会,悼念那些死去的日本士兵,而根据统计,这次因洪水死去的日本士兵,仅有7000多名,直接被淹死的2000人。
对比中国八九十万老百姓的死亡,这个数据鲜明的对比,实在是显得触目惊人,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蒋介石才做出了堵塞花园口,让黄河回归故道的决定,此时,距离花园口被扒开,已经过了7年多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