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鲢是鲤科鲢属淡水鱼类的俗称,学名鲢鱼,亦称水鲢、跳鲢、鲢子等,全国各地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库等水体均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珠江西江河段等地分布最集中,下面一起来看一看白鲢是什么鱼吧!
一、鱼种论述
白鲢是鲤科鲢属淡水鱼类的俗称,学名鲢鱼,亦称水鲢、跳鲢、鲢子等,在我国淡水养殖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草鱼、青鱼、鳙鱼并称“四大家鱼”,又与鳙鱼合称“鲢鳙鱼”,常见个体一般5~10千克,最大个体可达30~40千克。
二、形态特征
白鲢体侧扁而稍高,腹部狭窄,腹棱自胸鳍直达肛门,头大,头长约为体长的1/4,吻短,口宽,眼小,体被小圆鳞,臀鳍起点在背鳍基部后下方,尾鳍深叉状,体背侧面呈暗灰色,下侧呈银白色并因此得名白鲢,各鳍呈淡灰色。
三、分布范围
白鲢是中大型淡水鱼类,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型鱼类,广泛分布于长江、珠江、淮河、黑龙江等水系,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西江河段等地最常见,人工养殖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另外白鲢的产量在所有淡水鱼类中都居首位。
四、生活习性
1、中上层鱼类:白鲢是中上层鱼类,一般情况下都在水体中上层活动,但季候变化、水温冷暖、气压高低、水质清浊、水流大小、水位涨落、饵物环境等都会影响白鲢的活动水层。
2、滤食性鱼类:白鲢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靠腮的特殊结构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并喜吃草鱼的粪便、鸡粪、牛粪等。
3、喜温性鱼类:白鲢是喜温性鱼类,喜在水温偏高的水域活动,最适宜生存水温约23~32℃,摄食临界温度约8~40℃,只要水温高于8℃且低于40℃时都能保持一定的摄食积极性。
白鲢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型鱼类,俗称水鲢、跳鲢、鲢子等,与草鱼、青鱼、鳙鱼并称“四大家鱼”,人工养殖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产量在所有淡水鱼类中都位居首位,下面来看一看为什么都不喜欢吃白鲢鱼吧!
一、水质脏
白鲢鱼是滤食性鱼类,靠腮的特殊结构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人工养殖白鲢鱼为了培育浮游生物往往会倒猪粪、鸡粪、牛粪等禽畜的粪便,这也使得养白鲢鱼的水质看起来很脏,从而导致很多人对白鲢鱼都退避三舍。
二、肉质差
白鲢鱼的肉质不如鲫鱼、鲤鱼、草鱼等鱼类,事实上人们吃鱼追求的往往是“鲜”,例如用鲫鱼煲的汤就非常鲜美,而白鲢鱼恰恰又不适合用来做汤,原因是白鲢鱼肉质不好,鱼肉越煮越老,另外白鲢鱼的腥味也很难去。
三、鱼刺多
白鲢鱼虽然是中大型鱼类,但鱼刺特别多且乱,这一点和鲫鱼有得一拼,因此吃白鲢鱼时就要有鱼刺卡喉的心理准备,有时候吃着吃着就会有乱七八糟的鱼刺,瞬间吃鱼的兴趣就没了,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要注意。
四、产量高
白鲢鱼人工养殖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产量在所有淡水鱼类中都位居首位,事实上白鲢鱼的生长速度也很快,1龄鱼可达1千克,2龄鱼可达2~3千克,3龄鱼可达3~4千克,5龄鱼可达7~8千克,产量高了也就不受欢迎了。
综上所述,白鲢鱼是鲤科鲢属淡水鱼类,人们不喜欢吃白鲢鱼的原因主要有四个,其一是养白鲢鱼的水质看起来很脏,其二是白鲢鱼的肉质相对比较差,其三是白鲢鱼的鱼刺比较多,其四是白鲢鱼的产量特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