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确诊需结合膀胱镜与病理活检,主要检查方式有尿常规、尿培养、超声检查、膀胱镜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
1、尿常规:
尿常规是基础筛查项目,可发现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及亚硝酸盐异常。腺性膀胱炎患者常出现无菌性脓尿或镜下血尿,但该检查无法直接确诊,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若结果异常建议进一步做尿培养排除细菌感染。
2、尿培养:
通过尿液细菌培养鉴别是否合并泌尿系感染。腺性膀胱炎属于非感染性炎症,但慢性刺激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培养结果阴性时更支持腺性膀胱炎的诊断,阳性则需先进行抗感染治疗后再评估。
3、超声检查:
超声可观察膀胱壁增厚、黏膜粗糙等结构性改变。典型表现为膀胱三角区黏膜不规则增厚伴回声增强,但特异性较低,不能区分腺性膀胱炎与其他膀胱病变,需作为初步影像学评估手段。
4、膀胱镜检查:
膀胱镜是诊断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膀胱黏膜充血、滤泡样增生或腺样化生病灶。腺性膀胱炎特征为三角区及膀胱颈部的绒毛样或乳头状黏膜隆起,镜下取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同时能排除肿瘤性病变。
5、病理活检:
通过膀胱镜获取黏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见Brunn巢、腺腔形成等特征性改变。病理诊断能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