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叶飞
审稿/杜冰颜
“东边日出西边雨,一方阴雨一方晴。”谁也没想到阿富汗乱局竟会给国际局势带来如此深刻的影响。虽然,阿富汗重燃战火必定给周边邻国带来巨大冲击,但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这场巨大变故对美国的打击似乎尤为严重。——题记

为什么这么说呢?据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拜登不负责任的撤军行为不仅使一手扶植起来的傀儡政权快速崩溃,还彻底激怒了西方盟友,将拜登苦心经营起来的价值观外交和盟友外交彻底击垮。美国的国际形象和信誉从此一落千丈。
第二、在拜登匆忙撤军引发局势混乱后,美国再遭恐怖袭击的致命打击,促使美国20年的反恐行动沦为笑柄,招致全世界的嘲讽,美国实力也备受质疑。
第三、美国在处理阿富汗问题上的“眼高手低”和“进退失据”再次暴露了拜登政府的无能!这也导致了两大严重后果:一、美国国内对拜登团队的反对声浪此起彼伏,共和党痛批拜登政府搞砸了“撤军”,要求弹劾布林肯,拜登政府民意支持率不断下滑,面临执政危机。二、拜登政府作为阿富汗乱局的始作俑者却无力扭转局面,不仅让大量精锐武器落入塔利班之手,差点丢掉喀布尔机场这个重要的撤军基地,而且还遭到塔利班公开威胁,划定时间红线。这对世界头号强国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对此,美国共和党议员麦康奈尔更是将拜登撤军的这一严重失误比喻为“西贡时刻”的悲剧再度重演了,毫不夸张的说,阿富汗战争不仅让美国失去了一个超级大国的牌面,更让其失去了泱泱大国的信心。

但令人费解的是,在经历了“喀布尔时刻”的重大失败后,拜登政府已经四面楚歌了,但他和他的幕僚们还是对围堵中国心不死。
这不,继舍曼、奥斯汀、布林肯等几员“大将”先后访问东盟后,哈里斯又来“中国后院”转悠了,但和此前不同的是,她这次只访问了两个东南亚国家,一是新加坡、二是越南。
那么,哈里斯这次访问东南亚究竟能取得怎样的“成果”,美国又能否借此契机挽回点颜面呢?
我们不妨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根据媒体披露的最新情况来看,哈里斯这次东南亚之行不仅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效果,反而闹出了不少国际笑话,就连美媒都看不下去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从4个方面可以看出美国这次印太布局的失败。
哈里斯到访前,中国驻越南大使与越南总理范明政举行了“出乎意料”会晤,越南给美国打预防针
据报道,前段时间在结束了对新加坡的访问,并启程前往越南的时候,美国驻越南大使馆忽然给哈里斯的办公室打了一通电话,说河内爆发了“疑似异常健康事件”。哈里斯的河内之行因此被推迟了3个小时。
一场“疑似异常健康事件”就让美国高官方寸大乱,以致推迟行程?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牵强。
对此,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一阵见血地指出,让哈里斯方寸大乱,乃至于不得不更改自己日程的原因恐怕并非这个莫名其妙地“哈瓦那综合症”,而是中国驻越南大使熊波与越南总理范明政在当晚上的一场“出乎意料的会晤”。

当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哈里斯到访目的地后,越南就提前给美国“上眼药”,抢先一步发声明称:“越南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且不会考虑与任何国家结盟对抗另一个国家。
言外之意就是,越南不想卷入激烈的中美博弈中,更不愿在中美两国之间选边战,此举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那番表态有异曲同工之妙。
要知道,8月初,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就曾警告美国:如果你把中国当作敌人,那么中国就会变成敌人。
他甚至直截了当地指出:“中国不是前苏联”,言外之意就是奉劝美国及早收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但态度傲慢拜登政府似乎把李显龙的忠告当成耳边风,以至于哈里斯遭遇了此番尴尬局面。
“喀布尔时刻”让美国的国家形象和声誉遭受沉重打击!东南亚国家对美国实力产生重大怀疑
另外,从出访时机来看,美国政府刚刚经历了“喀布尔时刻”的重大失败,处于内外交困的非常时期。可拜登政府却偏偏派出哈里斯这一外交“新手”出访东南亚,这显得非常不合时宜。
因为,拜登连阿富汗的烂摊子都无法摆平,不仅自己丢盔弃甲还连累了一批西方盟友,把“利益优先”演绎得淋漓尽致,毫无信誉可言。此时,哈里斯出访东南亚,并希望借助东盟力量“驱狼吞虎”,达到反中、抗中的目的显然很不现实。
事实证明,新加坡和越南两国对哈里斯的到来也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热情,这说明新加坡和越南两国已经对美国实力深表怀疑了。
否则两国不会十分默契地给哈里斯一个下马威。

更有意思的是,这次哈里斯访问的地点也颇有些讽刺意味。在她动身之前,BBC就讽刺说,她应该庆幸自己飞抵的是河内,而不是越南更大的商业城市胡志明市,因为胡志明市正是“西贡时刻”的那个“西贡”。
此外,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哈里斯居然在越南人的面前“悼念”越战被俘的美国飞行员麦凯恩,并称麦凯恩是“英雄”,此举立刻引来轩然大波,彻底激起了越南人的怒火,有网友直言:这位美国副总统在越南抗法、抗美战争领导人武元甲的诞辰日去“纪念”一个轰炸越南的“战犯和骗子”,还指望越南和美国站在一边,是纯粹的白日做梦。
其实,在哈里斯出访东南亚前,美国媒体还是对她的此次此次行程满怀期待的。不少美国媒体将它视为“化解”美国在阿富汗面临的尴尬处境的一个契机。在白宫已经不可逆转地失去了对阿富汗局势的控制之后,如果哈里斯能够在这场东南亚之行中做得足够好,那么“美国回来了”这句口号,也许就能显得不那么空洞。
而对她这位外交“新手”来说,这次访问也是她出外锻炼的一次绝佳机会,倘若发挥得好她还将迎来政治生涯的新篇章。

但结果显而易见,这次如此重要的访问还是被她一手搞砸了,更糟糕的是,哈里斯这次“出师不利”仿佛预示着美国印太战略的又一次重大失败。毕竟,过去新加坡和越南都比较亲近于美国,如今两国也有意与美国保持距离,拒绝选边站队,更不要说其他东南亚国家了。
美国的东南亚政策似乎遭遇了严重的水土不服,东盟各国都对美国“民主、人权”不买账
当然造成哈里斯“出师不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完全是她个人的原因,事实上美国所制定的一系列东南亚政策根本就不对东南亚多家的“胃口”,用中国俗话来说就是:“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事实上,拜登自上台后就妄图将“西方普适价值观”那套传播到全球,并将“民主、人权”作为满世界围堵中国的重要武器,但美国拿这一套讨好西方也许还管用,但若用来拉拢东南亚国家就很可笑了。

毕竟对于众多还在发展中的东南亚国家来说,他们需要的实实在在经济援助,大量的订单和国家发展新机遇,这些美国能给吗?
显然,不大可能,而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哈里斯本次到访的越南和新加坡,都曾多次被美国政客批评为“不民主国家”。再加上,东南亚国家长期在美国的战略决策中被边缘外,这一点与美国政客所说的“中心地位”显然背道而驰。精明的李显龙和杜特尔特不可能看不清拜登政府的阴谋,更不会像澳大利亚一样沦为美国反华的工具。
据悉,印尼政府此前曾不止一次拒绝过美国军机在境内起落的要求。当地官员公开表示,美方的要求“令人吃惊”,因为印尼在历史上从未允许外国军队在自己境内活动。
菲律宾也曾经公开声明,表示“希望美国不要再以殖民统治者自居,对菲律宾事务指手画脚。我们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新加坡则长期以来都强调“西方式的民主”并不适合亚洲。
由于历史原因,这些东南亚国家尤其憎恨美国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插足他们国家的内政外交。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拜登政府的东南亚政策就显得非常“不得民心”。
更耐人寻味的是,哈里斯前脚刚上飞机,新加坡《联合早报》就飞快地发表了一篇社评,题为《美国应该聆听东南亚国家的心声》。社评中一阵见血地指出“ 美国若要获得区域国家的信任,就不能不正视它们的利益诉求和战略担忧。”哈里斯“信誓旦旦地不会要求区域国家选边站的说法,不应只是口惠”。
不得不说,哈里斯的第一次“外交首秀”真是失败得很彻底,不仅没给美国“挣回”脸面,还让世界看尽了美国笑话。
《华盛顿邮报》:哈里斯的延误是中国的“机会之窗”
为什么说哈里斯的延误是中国的“机会之窗”呢?因为正如我上文提到的,自拜登上台后,东南亚在美国战略中就处于边缘地带,这群高高在上的美国政客们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把东盟伙伴放在眼里。
现在,拜登政府之所以如此重视东南亚,只不过是因为东盟是中国后院,美国妄图在此找到突破口对中国进行地缘政治上的极限施压。
可是,拜登想到倒挺美,自己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事实上,中国在东盟已经苦心经营了20年之久,当美国陷入战争泥潭时,中国就已经积极与东盟展开多边合作,构筑外交城防了。

从2000年宣布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中方已经投入了相当多的资源,一直到2010年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
中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已经走向了零关税,这是其他区域外国家无法做到的实力,在区域合作方面,中国也比美国先行一步,以“湄公河计划”而言,中国一直在主导“澜沧江——湄公河合作计划”。
2020年,中国又提出了澜沧江——湄公河专项基金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此后,在尝到中国给的“甜头”后,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等国更是火速搭上“一带一路”的发展快车,实现了经济复苏。
疫情期间,中国作为率先战胜新冠病毒的国家就开始陆续向周边国家提供疫苗援助,迄今为止已向东盟十国提供了1.9亿剂的疫苗。
相较之下,哈里斯承诺为越南提供的100剂疫苗跟中国援助比起来简直就是毛毛雨。
虽然拜登有样学样声称要与湄公河下游国家展开经济合作,但美国能给东盟多少实惠呢?大家都心知肚明。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中美两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毕竟东盟不是美国后花园,还轮不到美国来此撒野。
美国东盟布局失败后,走投无路的布林肯再次求助中国,王毅亮明三大要点
那么,拜登政府在阿富汗战场被撞得鼻青脸肿,在东盟碰了一鼻子灰后,他和他的幕僚又会如何做呢?
答案是再次寻求中国帮助,请求中国“开药方”。
不过,鉴于美国此前各种肆意妄为,目中无人的表现,中方的态度也很明确,美国不能再拿“边打边谈”那一套来对付中国,更不能坏事做尽还想占尽便宜。
8月29日,布林肯再次打电话求助中国,王毅外长在通话当中明确表态,要先看看美国对华态度如何,然后再考虑和美方进行合作。

这次,对于布林肯的紧急求助,王毅外长表达了三点主要看法:
首先在阿富汗问题上,(布林肯表示,在美国和阿富汗撤侨撤军即将结束的关键时刻,美国认为安理会应该对外发出明确的统一的声音,表明国际社会期待塔利班确保外国公民安全撤离,确保阿富汗人民获得人道主义援助,确保阿富汗的领土不能成为恐怖袭击的策源地,不能成为恐怖主义的避风港。)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实际上据观察人士分析,美国完成撤军后还有大量美国相关人员和亲美派阿富汗人员滞留在阿富汗,美国已经无力扭转阿富汗时局,于是就想把锅甩给联合国、甩锅安理会,同时也甩给中国。
王毅外长则表态,阿富汗国内的局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各方有必要同塔利班进行接触积极引导,美国尤其是需要同国际社会一道向阿富汗提供急需的经济、民生和人道主义援助,帮助阿富汗的新政权,他的架构要维持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行,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遏制整个货币的贬值和物价的上涨,尽快走上和平重建的道路。
言外之意就是,作为阿富汗乱局始作俑者的美国休想甩锅卸责,拜登政府必须同国际社会一起解决阿富汗问题,并推动阿富汗走上和平重建的道路。
在反恐问题上,王毅外长也亮明了中方立场。
中方特别强调,美国以及北约仓促的撤军很可能给各类盘踞在阿富汗的恐怖组织卷土重来提供可乘之机。

那么,美国方面应该在尊重阿富汗主权独立的前提下拿出实际行动帮助阿富汗来遏制整个恐怖袭击和暴力,而不应该搞双重标准,或者选择性地进行打击恐怖主义。
王毅特别强调,美方对阿富汗乱局的成因是清楚的,安理会如果要采取任何行动都应该有助于缓和而不是要激化矛盾,有助于阿富汗局势的平稳过渡,而不是要重新陷入一场新的动乱当中。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中美关系的全局,王毅外长特意提到,近期中美在阿富汗、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开展了沟通,对话当然是比对抗要好,合作当然是比冲突要好。中国将根据美国对中国的态度考虑如何与美国方面进行接触,如果美国方面也希望中美关系重回正轨,就不要一味地抹黑攻击中国,来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美方应该认真对待中方提出的两份清单和三条底线。
言外之意就是,布林肯想寻求帮助,缓和中美关系就必须先学会尊重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利益,摒弃偏见和价值观的桎梏,不能有事相求就“服软”,不需要中国时就疯狂施压中国,搞霸权主义那套。
此外,王毅外长还针对美情报部门炮制的所谓“病毒溯源调查报告”发表了意见和看法:政治溯源是美国前政府遗留下来的政治包袱,美国越早把这个包袱卸下,就越有助于走出当前的困境。

令人意外的是,这回布林肯竟罕见“示弱”道:美方无意就病毒溯源问题指责任何国家,作为大国美中都有责任提供一切的信息,彻底调查病毒的源头,避免大流行再次发生。美方愿就此同中方保持接触。
之所以说布林肯这次表态很罕见,那是因为他在通话中提到了中美双方都有必要提供一切信息,而不是只针对中国,这与美官员称其情报机构“溯源报告”缺乏中国信息的借口截然不同,莫非拜登政府真的愿意在这方面做出让步了?
当然,对于布林肯此番“示弱”,我们还需要听其言、观其行。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美国内外交困且元气大伤的情况下,拜登政府已经折腾不起来了,即便他依然想玩霸权主义那套,可是美国实力江河日下,国家形象一落千丈,谁还愿意继续替美国拼命呢?
更糟糕的是,美国内部分裂很严重,拜登政府民意支持率直线下跌,国会中呼吁拜登辞职,要求弹劾布林肯的呼声越来越高,如果拜登短期内无法稳定当前局势,取得外交上的突破,恐怕明年中期选举拜登政府将面临垮台危险。
而且在围堵中国接连失败,东盟布局再遭挫败后,中国将成为拜登的一张很重要的牌,也是短期内能见效的牌。
毕竟,拜登政府若想扭转国内外局势当然少不了中国的支持,无论经济、外交、气候问题还是处理阿富汗问题,拜登政府都急需获得中国的帮助。
而王毅外长对布林肯说的一席话既是在“开药方”同时也在教美国重新做人。
中国有句古话叫“此一时,彼一时。”在中美形势发生转变的当下,美国是时候放下放低姿态,摒弃成见,思考如何与中国和平相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