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移动互联技术发展,短视频成为2018年发展最为迅速的应用之一。短视频使用频率增高,用户数量逐步增加且参与度高,在带来大量移动短视频原创内容同时,也形成了移动短视频乱象,管理难度加大。自三大互联网巨头入局以及大量资本投入,移动短视频凭借着自身优势迎来了下一个互联网风口。
关键词:短视频 ;新兴媒体;媒体用户;创意;思考
引言:互联网发展至今,已具备海量信息存储、高速传播信息、受众广泛、多点互动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之成为当下重要的传播媒介。它改变的不仅是信息的传播方式与速度,更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媒介习惯。首先,互联网的普及使大众传播变得平民化。信息的爆炸式产生与传播使得人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取各种信息,而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出现为大众提供了制造、传播信息的绝佳平台。其次,用户在传播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意识被大大激发。在大众传播中,普通民众充当的角色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传播者。在社交媒体的驱动下,传播主体日趋多元,受众的传播欲望日趋强烈,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无线宽带技术,5G 技术的成熟,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然到来。移动互联的发展,不仅使大众使用网络成本更加低廉,同时在获取和传播信息时摆脱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美国传播学家德弗勒曾在1976年提出“媒介依赖伦”,他提出受众与媒介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依赖关系,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受众依赖媒介提供的信息来满足自身的需求”。①而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愈发高度依赖媒介,受众的媒介行为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社交媒体已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2016 版《微信数据化报告》显示,社交网络成为除新闻 APP 以外的第二大新闻渠道,渗透率超电脑加电视。②在此背景下,“分享”成为现阶段受众使用媒介的主要目的之一。其次,“去中心化”成为当代新媒体传播的主要趋势。自媒体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介一对多的传播模式,舆论的控制权不再仅由传统媒体掌控,而转变成多方力量共同影响,共同塑造。再次,随着受众的媒介行为向移动终端转移,社交媒体的传播内容形式短小、更新频率快,这种传播方式重塑了受众的阅读习惯,碎片化的浅阅读成为主流。
一、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从 2004 年新媒体发展的初级阶段开始,如今是突飞猛进,向“用”、“玩”与“互动”等多功能转变;新媒体消费群体与日俱增,催生了诸如“容器人”、“宅男女”等,社交媒体、移动媒体盛行,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基金的关注;新媒体是国家发展规划的重点。随着新媒体相关产业的制度、政策环境的不断放宽,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如今,短视频成为各类媒体竞争的重要市场和资源,短视频使得虚拟生活现代化程度更高。2012年的“快手”、2013年的“秒拍”、2016年上线的“抖音”和“火山小视频”、2018年上线的“nani短视频”,纷纷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也体现出一些问题。移动短视频改变了实现传播的即时性,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
(二)国外研究现状
过去两年外国主要互联网平台积极布局短视频,市场竞争激励;短视频与社交、信息获取、娱乐休闲、碎片化阅读、垂直业务等不断融合,形成新兴的网络综合体;精品短视频逐步兴起,受到市场关注。未来5G、人工智能、VR等技术日益普及,将推动短视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网红运营进入多频道网络(MCN)阶段,针对网红的周边服务机构大量兴起,例如YouTube上最大的内容制作商创造工作室(Maker Studio),主要服务于网红,为他们制作优质内容。随着网红经济进入垂直品类,又兴起了大量专门从事垂直行业的MCN,比如专门做餐饮垂直内容的Tastemade,同时也催生了大量辅助网红内容的技术网站、工具网站,相关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一、移动互联背景下短视频发展现状
(一)社会发展与媒介环境促进了移动短视频的产生与迭代
4G网络建设让中国移动互联网走上了快速发展轨道,移动上网网速得到极大提高,移动应用场也得到极大丰富。伴随5G牌照即将发布,以及WIFI环境健全,未来移动上网成本将大幅降低。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生产迭代加速,技术驱动越来越明显,软硬件方面都不断更新升级,为移动短视频的内容生产与消费提供了有效保障及条件。据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2018年1月至6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累计达266亿GB,同比增长199.6%。移动互联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截止2018年5月,我国在市场上监测到的移动应用程序(APP)在架数量为415万款。在易观2018年大数据调研分析中显示,2018年6月APP大类别月活规模排名中,视频服务占据首位,MAU达1223.2百万;2018年上半年小类别月活增长率排名第一位的则是短视频应用,月活用户数达67461万,YOY增长率173%。短视频在移动网络应用发展中占领绝对优势。纵观我国网络视频产业从无到有,经历了网络视频分享、网络直播、短视频等三大阶段,不断创新的技术和巨额的资本推进了该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移动短视频凭借其简单易操作、内容精悍短小,信息表达方式丰富以及参与感强等特点,更加符合移动新媒体时代用户的媒介接触和使用习惯,成为移动互联用户首选。2011年至今,我国移动短视频应用市场经过8年的探索与发展,经历了蓄势、转型和爆发三个阶段。其中最早进入移动短视频领域的一批应用平台,如快手、微视、秒拍等,积累和沉淀了大量的忠实用户,各项数据一直占据移动短视频市场优势地位。2016年短视频进入井喷爆发期,各类移动短视频应用平台相继崛起,呈现出内容垂直化的特点。如火山小视频、抖音以及梨视频等多种垂直类短视频平台。2017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巨头的入局,改变了移动短视频市场的竞争格局,引来了移动短视频发展的大好机遇。
(二)移动短视频内容生产方式多元化
互联网2.0时代,在强调用户、关系的同时,优质内容依然是带来用户流量的重要方面,是移动互联时代信息传播取胜的有效保证。移动互联的发展逐步改变了内容生产及分发的方式,逐步实现了去中心化得生产分发机制。内容生产不在局限于专业化的媒介组织,人人都是媒介内容的提供者,进入全民生产的时代。也因此,移动短视频内容生产来源更加多元化,其中以UGC和PGC最具代表性。UGC模式,用户生成内容。移动短视频用户与创作者的身份合二为一,在使用过程中不提供视频内容的生产,既满足了个人传播表达权利的需求,同时也给平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创内容,个性化中参与度提高,增强了用户的使用粘度。目前,国内主要短视频平台,如快手、火山、抖音、美拍等均是采用UGC内容生产模式,网民的狂欢式参与带来大量的移动短视频原创内容和流量资源。。PGC模式,专业生产内容。更注重内容质量,内容的编排方式和表达技巧也更显专业化,可读性更强。在UGC内容纷乱不齐的情况下,大量头部短视频平台以高薪的方式吸引了大量成熟的PGC达人入驻;同时通过大量平台补贴逐渐培养和吸引用户,并扶持由普通UGC用户向PGC用户转变。通过专业化的内容生产和垂直化的受众领域聚集方式,逐步打造品牌影响力。
(三)移动短视频用户使用情况
据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18年6月,综合各个热门短视频应用的用户规模达5.94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74.1%,合并短视频应用的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高达887%,用户规模达7.11亿。在短视频用户群体中,呈年轻化趋势,集中在25-35岁人群占比增长趋势最显著。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增幅明显,人均使用时长从457分钟/天增至658分钟/天;另一方面,人均单次使用短视频时长降低,印证了短视频的碎片化时间消费。短视频应用迅速崛起,与其立体的信息承载方式,内容丰富多样,互动性强,能满足网民碎片化的娱乐需求和自我表达的愿望等特征密不可分。大多数平台要求十几秒内即要表达一定的完整情节,以“秒”为单位成为短视频最独特的特征,开启了移动短视频“读秒时代”。同时,互动传播成为移动短视频应用的显著特征,移动短视频应用平台均具有点赞、评论、回复、转发等功能,简单易操作,用户参与度高。
二、移动短视频发展困境
(一)管理上仍存在不足
我国关于网络视频直接相关的法律一是较少,二是大多较早,与当前移动短视频发展现状不对应。立法的不完善,以致在实践中常出现争议,应对尚有缺陷。尤其海量的网络视频内容也使得既有的内容审核方压力极大,技术存在一定瓶颈。相对于网络视频平台海量的内容和众多接口,监管部门很难从技术层面进行监管;适用于传统网站的管制技术,在管制移动端的视频内容上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现阶段,短视频已经成为互联网内容传播的主流方式之一。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行业缺陷和乱象也逐渐显露出来。包括此次抖音因不良暗示被行政处罚事件在内,近年来,短视频平台不断被曝出低俗、色情、造假等“闹剧”。造成如此乱象的主要原因包括短视频平台、主播追求曝光率,发布迎合低级大众口味,偏离主流价值观的视频;短视频铺天盖地,24小时不间断监管较难实现,平台审核不力;短视频利润可观,部分短视频发布者为取得经济利益,触碰法律底线等。
(二)泛娱乐化倾向进一步蔓延
由于网络视听行业的本质体现为“互联网+文化娱乐”,增强娱乐性制造亮点、吸引眼球、取悦观众就成了节目制胜的法宝。为获取高人气和吸引打赏,移动网络视频一方面以低俗、搞笑等娱乐内容吸引眼球聚集人气;另一方面,以娱乐性、话题度、争议性提高关注度,对网络文化环境也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三)变现难,商业模式有待探索
目前,短视频行业主要通过广告、电商以及用户付费等方式进行变现,部分平台会提供一定的平台补贴以刺激用户内容生产。但伴随入住短视频平台人数增加,仅通过推荐补贴已很难维持专业团队的生存。而用户付费观看、平台会员制增值服务付费等机制尚不完善,版权意识欠缺,;用户内容打赏也处于较为纷乱的状态,直接兑现给内容生产者非常困难。因此盈利模式变现渠道相对单一,付费模式处于萌芽状态,造成部分内容生产者变现难的困境。移动短视频商业模式还有待继续探索。
三、移动短视频发展的机遇
(一)政策监管力度加大,约束内容乱象,短视频将迎来行业规范发展随着短视频行业形成规模,近两年政府监管力度逐步加大。
自2016年开始,广电总局、文化部、网信办等多部门通过加强立法以及加大监管力度等方式,逐步为移动短视频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从移动短视频内容生产、分发渠道以及推广营销等方面,进行更明确地指导,逐步使移动短视频市场从混乱无序走向健康发展。根据《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应当依照本规定取得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或旅行备案手续。其中《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规定申请条件包括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专业人员20人以上,属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等,设置了获取许可证的资金门槛、人员门槛及单位门槛。2017年4月调整《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分类目录(试行)》,短视频行业符合该《目录》第三类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业务界定,明确了短视频行业的监管范畴,平台方切入从播放终端进行监管。除了立法的逐步完善,同时相关部门加强了监管力度。2017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针对“新浪微博”、“ACFUN”、“凤凰网”等网站在不具备《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情况下开展视听节目服务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关停上述网站上的视听节目服务进行全面整改。2018年1月,北京网信办约谈了花椒直播相关负责人,责令其对不当行为进行全面整改。同年4月针对社会舆论强烈关注的“今日头条”、“快手”两家网站播出有违社会道德节目等问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约谈了两家网站主要负责人,并责令“今日头条”网站永久关停“内涵段子”。通过以上规定限制及移动短视频整治活动,约束了移动短视频内容乱象,促进短视频行业建立健康内容生态,促进行业健康竞争格局和商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成为移动短视频发展驱动因素
自5G时代即将来临,WIFI环境也更为健全,整个网络环境的改变是的未来移动上网成本大幅降低,方便性逐步增强。与此同时,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技术发展与生产迭代加速,软硬件方面都不断更新升级,为移动短视频的内容生产与消费提供了有效保障及条件。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短视频平台与用户之间更具有亲和度,降低了生产制作门槛,拓宽了使用可能与使用频率。目前移动短视频APP功能大多都直接具有拍摄、美化、音乐选择以及特效制作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快捷生成短视频作品,充分的实现了短视频的即拍即编即传。
(三)资本注入使移动短视频成为下一个互联网风口
自2017年开始,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巨头纷纷入局短视频市场。2017年3月,腾讯领投快手新一轮的3.5亿美元融资;2017年11月,腾讯此前关闭的短视频产品“微视”正式回归。微视先后更新了视频拼接、炫酷视频特效、专业滤镜等产品功能。增加了“音乐秀MV录制”、“对口型录制”、“10秒原创大片录制”等全新功能。通过内部多个产品并发的内部竞争机制以及与快手定位差异的互补,丰富自己在短视频领域的生态圈。2017年3月,土豆宣布全面转型为短视频平台,同年5月推出面向亚洲市场的短视频应用“tudou”。2017年10月,优酷全网首推竖屏资讯,包括以“辣报”为核心品牌的短视频场景资讯。通过对UPGC内容的整合及与主流媒体跨界融合,“辣报”将新鲜、重要资讯随时随地带给观众。2017年4月,百度投资主打海外短视频的人人视频,通过“翻译+字幕”模式,将更多优质海外视频内容进行国内传播国内。除此之外,人人视频还与百度视频等多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在内容、产品方面深度打通,并拓展分发渠道,实现多平台的整合传播。同年11月,百度推出“好看视频”,将通过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更精准的算法实现视频的个性化精准分发。短视频市场巨大的红利不仅吸引了大量的互联网巨头,还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2018上半年短视频领域融资案例增多,资本加快进入短视频市场。其中,仅4月份就发生了7起融资,平均不到三天就有一起融资案例。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2018年可能是融资的高峰期,估计资本在短视频的投资会比过去3年总和还要大,超过300亿元。”
四、结语
视频社交是继文字、图片、语音社交后的一种全新社交模式,视频社交传递的信息更加直观形象,个性化更强。短视频 APP 的诞生得益于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日益成熟、智能手机日益普及、用户社交需求日益多元等多种因素。我国的短视频 APP 诞生至今虽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但其通过吸取国外成功经验和探究国内市场特点,一直处于不断地变化革新的过程中。目前,我国短视频 APP 基本已形成以社交功能为主导,兼顾提供娱乐、资讯、营销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视频平台。
短视频 APP 低门槛、易操作、娱乐性显著的特点,不仅满足了用户多样的社交需求,提供给大众一个全新的展现自我的平台,而且成为媒体和品牌的新的信息提供平台,相对于传统的视频平台,短视频 APP 更加契合当下用户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具有传播速度快、参与性强的优势。虽短视频 APP 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系列问题,但总体而言,短视频仍凭借着高流量、社交强的特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开始进驻,短视频 APP 的竞争日趋激烈。所以各个短视频 APP 要想取得长远的健康的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内容建设。
短视频 APP“秒拍”作为我国短视频 APP 行业的先行者,在社交模式、内容营销、平台技术、盈利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可取之处。与大型社交媒体深入合作,善于吸引用户参与,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创新多种盈利模式等发展策略,都值得行业学习借鉴。短视频 APP 需正视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自身。在内容方面,发展以垂直内容为重点的多元内容。在平台方面,定期更新产品性能,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在运营方面,通过发起话题活动优化用户体验。在监管方面,强化平台监管机制杜绝不文明现象。希望通过笔者对短视频 APP 领域的研究与分析,可对短视频 APP 从业者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移动互联网发展浪潮中,基于技术驱动、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以及国家监管部门大力整治基础上,伴随大量资本融入、行业巨头带动,以及内容生产、分发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探索创新,短视频行业将逐步走向健康内容生态,形成行业健康竞争格局和可持续发展。困境与机遇并存,移动短视频将迎来新一轮内容创业的高潮。立足于长远发展,治理短视频平台乱象刻不容缓。通过加强互联网平台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短视频平台责任意识,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优化视频审核流程,加强技术监测与人工审核力度;加强行业自律等措施促进行业规范,才能使短视频行业朝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佳妮.音乐社交短视频软件何以走红——以抖音APP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7(18):88.
2.胡韵.试析社交媒体短视频的发展[J].新闻传播,2018(4):60-61.
3.孔文华.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平台短视频问题及对策研究[J].视听,2018(2):99-100.
4.王春阳.短视频传播中的广告植入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8(1):30.
5.田高洁.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音乐短视频研究——以抖音APP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4):23.
6.李俊佐.短视频的兴起与发展[J].青年记者,2018(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