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全身代谢亢进综合征,典型表现包括心慌、手抖、体重下降。病因涉及遗传、自身免疫、甲状腺结节或炎症,治疗需药物控制、放射性碘或手术干预。
1. 遗传因素
约15%患者有家族史,特定基因如HLA-DR3、CTLA-4可能增加发病风险。建议直系亲属定期监测TSH、FT4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干预。
2. 自身免疫异常
Graves病占80%病例,TSH受体抗体会持续刺激甲状腺。通过TRAb抗体检测可确诊,免疫抑制剂如甲巯咪唑需持续服用12-18个月,配合硒制剂调节免疫。
3. 甲状腺结构病变
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多见于老年人,超声显示单个或多个高功能结节。直径>3cm的自主功能性结节建议射频消融,多发结节可考虑甲状腺半切术。
4. 炎症性因素
亚急性甲状腺炎早期会出现暂时性甲亢,血沉升高伴甲状腺压痛。短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缓解症状,炎症期过后多数自行恢复,无需抗甲状腺药物。
5. 外源性因素
含碘造影剂、胺碘酮药物可能诱发甲亢。用药前需评估甲状腺功能,已患病者应改用不含碘的替代药物,如多非利特替代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首选甲巯咪唑,初始剂量10-30mg/天,3个月后逐步减量。放射性碘131适用于药物无效者,6周后甲状腺体积可缩小40%。甲状腺全切术适用于巨大甲状腺肿压迫气管者,术后需终身补充左甲状腺素。
保持低碘饮食,海带紫菜每周不超过1次。避免含麻黄碱的感冒药,心率快时选择普萘洛尔缓解。每3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妊娠期患者需将FT4控制在正常上限1.4倍以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需系统治疗与长期管理,未经控制可能引发甲亢危象或心力衰竭。规范用药配合定期监测,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关键在早期识别症状并及时就诊内分泌科。